您现在的位置是:耀协新闻网 > 文化 >
“美好生活”话语叙事的哲学逻辑
文化 人已围观
简介“美好生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概念之一。……...
作者:马纯红(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分中心研究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重要改革部署,强调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概念之一。从哲学逻辑来考察,美好生活话语叙事呈现出以主题演进拓展叙事深度的历史逻辑、以守正创新丰富叙事厚度的理论逻辑、以世界大同情怀提升叙事高度的价值逻辑,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
拓展叙事深度的历史逻辑
历史逻辑是纵向历史观视野的时间维度和横向特定时刻的空间维度相结合的思维规律。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统一的时空维度看,美好生活呈现的是人们对更好生活状态的追求从生存到发展、从温饱到富裕、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动态属性使美好生活成为一个兼具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概念,美好生活话语叙事的主题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关注的时空命题而不断深化,叙事深度不断拓展,呈现出叙事主题不断演进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史,也是带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如何站起来的时空命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这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基本前提。这一时期的美好生活话语叙事主要聚焦于“独立”“解放”等主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这也使人民真正拥有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条件和实践基础。这一时期的美好生活话语叙事主要聚焦于“温饱”“建设”等主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追问、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追求到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探寻,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这一时期的美好生活话语叙事主要聚焦于“富裕”“小康”等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追求全面谋篇布局、提质加速推进,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启美好生活新追求、以“两个一百年”擘画美好生活新目标,到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勾勒美好生活总体格局、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美好生活实践。这一时期的美好生活话语叙事范围全面拓展,从经济建设到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叙事主题主要聚焦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等关键词。随着叙事主题的不断深化和演进,美好生活话语叙事也不断生成新的表达。我们党不断形成、提升和深化对美好生活的认识,发展出针对不同时空特点和需求的美好生活话语叙事表达,不断拓展美好生活话语叙事深度,体现了美好生活叙事主题随时空命题变化而不断演进的历史逻辑。
丰富叙事厚度的理论逻辑
理论逻辑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和规则进行理解和把握的逻辑。美好生活话语叙事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基点,是理论和实践表达相结合的叙事,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为指导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结果。在这一进程中,美好生活话语叙事的理论基础不断夯实,叙事厚度不断丰富。
美好生活不是一个简单的话语概念,而是具有生动话语张力的理论叙事与实践表达。美好生活话语叙事既有物质性富足的相应规定,也有精神性充盈的相应规定,不仅要求在物质上“富”,也要求在精神上“富”,不仅要追求物质生活上的“美好”,也要追求精神生活上的“美好”,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富有理论厚度的叙事呈现。从美好生活话语叙事的物质性维度而言,物质性的满足感和获得感是美好生活的首要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的物质性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得以满足,美好生活才能实现,这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民厚生”“以厚民生为本”等理念的体现;从美好生活话语叙事的精神性维度而言,美好生活还意味着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只有每个个体的精神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实现精神富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中,通过“两个结合”,创新性发展出马克思主义话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内在契合的美好生活话语叙事,守正创新建构了兼具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质的美好生活话语叙事,使美好生活话语叙事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话语表达,叙事厚度不断丰富,体现了美好生活叙事表达深植于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理论逻辑。
提升叙事高度的价值逻辑
上一篇:汉语哲学的普遍性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艺术走进生活 张晓凌美术馆在安徽阜南开馆
中新网安徽阜阳12月25日电 张晓凌美术馆日前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开馆,该馆精心筹备的“东方欲晓——中国当代美术名家作品...…… -
“上海:摄影之都” :镜头中看上海滩百年
现场嘉宾在摄影家郭博的影像作品“石库门弄堂”场景前留影。中新网记者 张亨伟 摄 中新网上海12月25日电(张亨伟)12月...…… -
甘肃已实施麦积山石窟等320余项黄河流域
中新网兰州12月25日电 (记者 闫姣)“目前已实施麦积山石窟、五泉山古建筑群等320余项黄河流域文物保护项目,实施72...…… -
戏如人生》首演:莲花落中觅太原
中新网太原12月25日电 (刘小红)24日晚,由山西省太原市委宣传部、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 -
沉浸式音乐剧《金风玉露》亮相湖广会馆 书
中新网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沉浸式音乐剧《金风玉露》24日晚在全国文保单位湖广会馆首演,书写“会馆有戏”的新...…… -
郑小瑛《土楼回响》乡村音乐课堂在福建永定
中新网福建永定12月25日电 (黄秋萍 熊艺红)郑小瑛《土楼回响》乡村音乐课堂开讲暨展馆开馆仪式24日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 -
揭秘中国古代“三维扫描术”:为器物拍“证
中新社武汉12月25日电 题:揭秘中国古代“三维扫描术”:为器物拍“证件照” 中新社记者 武一力 没有照相机、扫描仪的古...…… -
(寻味中华|戏曲)赛博朋克演绎梨园戏 A
如果机器人邂逅了戏曲世界的女主角,他们该怎样理解彼此的存在? 在冬日的北京,一场特别的梨园戏亮相繁星戏剧村。人工智能机器...……